这种野果成熟了,泡酒很好,去湿平喘,还可
哪里能治愈白癜风 http://pf.39.net/bdfyy/xwdt/ 这种山中野果成熟了,泡酒很好,去湿平喘,还可解酒保肝,别错过了 前几天赶集,路过一水果摊时,一筐筐的橙黄橘绿,一箱箱的紫葡萄、红苹果很是诱人。忽然发现有个篮子里竟然放着一簇一簇棕褐色的拐枣,此刻,有蓦然回首,遇到故人之感。 “拐枣,怎么卖?”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惊喜。 “20元一把。”摊主平静地回答。 “这东西如今很少见了,哪里出产?”我按捺不住好奇地问。 “这是自已家种的。”摊主依然不紧不慢。 无需称重,拿起一把付了钱,快活得脚下生风。 回到家,拿出拐枣,掐下一枝,就是那种胖乎乎拐着弯的感觉,塞进嘴里,嚼了起来,那种熟悉的味道在口腔里蔓延开来。 拐枣以前很常见,很多村民的房前屋后都有种植,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岁月不断的流逝,曾经常见的拐枣树大多都已枯死或被砍伐,因此现在的拐枣树变得不多见,偶尔初冬时节能在乡镇集市上见到。有人买拐枣泡酒,说是对风湿病有改善。打霜之前的拐枣有点点涩,打霜之后的拐枣味道更甜,果肉也更饱满,特别好吃,拐枣不仅可以直接食用,还可以泡酒、酿酒。 01植物科普 拐枣,又称万寿果、枳椇、拐枣儿、鸡爪子等,客家话叫桔杻,为鼠李科枳椇属高大乔木,因其适应环境能力较强,抗旱,耐寒,又耐较瘠薄的土壤,所以几乎分布全国各地,常生长在丘陵山坡、林缘或村道路旁,居民庭院宅旁也常有栽培,但拐枣幼苗生长缓慢,一般要5到6年才开始挂果。 很多人以为我们吃的是拐枣果实,其实咱吃的部分并非它的果实,而是它肥厚的果柄,吃它前需要先摘掉“果实”顶端的小黑球也就是种子,剩下的才是甜蜜的“果实”。拐枣的“果实”,看上去七扭八拐的,不认识的人可能都不知道怎么下嘴,但当你把它放进嘴里时,就会发现原来这其貌不扬的东西味如枣,甜似蜜。 不过拐枣的味道,要到霜降之后才好吃。而在我的童年时代,上学路上就有一棵拐枣树,但总没有耐心等到霜降,此时便会忍不住和小伙伴们一起爬上拐枣树上,一把一把的摘下来往嘴里塞。没熟透的拐枣常常甜中带着涩,吃多了有点麻嘴。 02药用价值 拐枣不仅味道好吃,在其丑陋的外表之下还蕴藏着极高的药用价值。过去农民常制作拐枣酒,日常饮用能缓解风湿性关节炎,甚至到现在有些农民还在沿用此法。拐枣还能清热利尿、解酒毒、活血散瘀、去湿平喘、治外伤等,它在古代医书典籍中也有记载,《本草纲目》称:“去膈上热,润五脏,利大小便,功同蜂蜜”,可见拐枣的药用功效。 此外,拐枣含有丰富的糖类物质,如葡萄糖、果糖等,因此能够解酒,以前有村民会专门收集拐枣,说是解酒良药,如果家里有人喝醉酒就拿拐枣来解酒,很管用,不仅解酒效果好,还有益于身体健康,现在有解酒保肝口服液、醪立清口服液等中成药制剂应用于临床。 03植物文化 拐枣在我国食用历史悠久。最早出在《诗经小雅》:“南山有枸,北山有楰,乐只君子,遐不黄耇,乐只君子,保艾尔后。”这里说的枸就是枳椇,民间不叫枳椇,这个词太文诌诌了,民间就管它叫拐枣。拐来拐去的,像鸡爪子。 还有战国时期,宋玉曾做了一首风赋,有一句:“枳枸来巢,空穴来风”。意思是因为枳椇的树枝弯曲,会吸引鸟儿来筑巢,洞穴有空,才引来了风。典故取自古书记载:“枳椇来巢,言其味甘,故飞鸟慕而巢之”。 不过在古代,枳椇经常被作为败酒之物,能解酒毒,醒宿醉。因为枳椇含有较高的糖分,这个功能大概是跟现在醉酒的人去吊葡萄糖一个原理。后来渐渐连枳椇的种子也拿来用作解酒了,《苏东坡集》中曾有记载用枳椇种子治疗陈年喝酒损伤的病例。 《苏东坡集》里记载,眉山有个叫揭颍臣的人得了消渴病,“日饮水数斗,饭量亦倍常,小便频繁。服消渴药愈年,疾日甚,自度必死。东坡先生派延蜀医张肱出诊。笑曰:君几误死。乃取麝香当门子以酒濡湿,作十许丸,用枳椇子煎汤服之,遂愈”。 也许对很多人而言,拐枣只是一味山间野果,比不上苹果、香蕉这样的大宗水果。但拐枣的滋味对我而言,充满着儿时甘甜的回忆,更是陪伴我童年成长的一种美食,可惜现在也不太容易吃到了。 |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shulif.com/slxt/11670.html
- 上一篇文章: 生吃很难吃的3种水果,个个酸倒牙,泡
-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